

庞薰琹(1906-1985)
中国现代艺术的先驱与工艺美术的巨匠

庞薰琹自画像

庞薰琹,原名薰琴,字虞弦,笔名鼓轩,1906年出生于江苏常熟的一个世家。他于1921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学医,但课余时间他始终热爱并坚持绘画。1924年毕业后,他毅然决定远赴法国深造,进入巴黎叙利恩绘画研究所(也有说法为叙利思)学习绘画,后又转入巴黎格朗歇米欧尔研究所进一步精进技艺。

回国后,庞薰琹积极投身于当时有进步倾向的新兴美术启蒙运动,成为其中的佼佼者。他与张弦、倪贻德等志同道合的艺术家共同发起成立了美术社团“决澜社”,并先后举办了四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展。这些画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当时的中国艺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推动了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

庞薰琹的画作风格多样,既有表现主义的热烈与奔放,又有立体主义的解构与重组,还有象征主义的深邃与寓意。他的色彩运用鲜明而对比强烈,既保留了西方现代艺术的精髓,又巧妙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展现了他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厚造诣。

除了绘画创作,庞薰琹还致力于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为中国工艺美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元素。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工艺美术教育工作,担任过多个艺术院校的教授和系主任职务,为培养新一代艺术人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庞薰琹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工作,并坚持绘画创作,数十年如一日。他的作品和理论不仅在中国现代艺术和工艺美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艺术信念,成为了后人学习和敬仰的楷模。
























—————— The End ——————
让 生 活 更 艺 术